杜甫故里位于河南郑州巩义市,为诗圣杜甫的故居,
杜甫故里编制有占地500亩的总体规划,围绕杜甫诞生窑新建配套设施,主要项目有:诞生窑区、杜甫故里纪念馆、杜甫研究院、杜工部祠、诗圣诗意境苑、小武当山景区、奎星楼景区、广场、综合服务区、仿古步行购物村等。建成后,将给世人全面了解杜甫、瞻仰杜甫、参观游览提供一个佳境圣地。
站街镇南瑶湾村。此地背依笔架山,前临广阔沃野,东泗河经此注入洛水。这里嵩、邙对峙,三河(黄河、伊洛、泗河)汇流,山青水秀,风景宜人,为“洛口春游”巩县八景之一。
唐著名诗人杜甫(712-770年)即诞生在笔架山下的一孔砖砌窑洞里。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县县令,祖父审言是唐初诗人,杜甫少年时代即在此度过。这里土地富饶,山川壮丽,哺育了诗人的成长,陶冶了诗人的品格,1962年杜甫故里经过修葺,恢复了原貌,是一个坐东向西、大门朝南的长方形院落,原有宅院长20米,宽10米,小青瓦门楼,院内坐西向东瓦房3间,硬 山式灰瓦顶,室内陈列杜甫诗集珍本,杜甫生平连环画和张大千、蒋光和、齐白石、曾竹韶的诗意画以及杜甫铜像1尊。
对面,笔架山下的一孔砖券窑洞11米,宽2.9米,高2.7米,门额悬“杜甫诞生窑”匾额,洞口为砖砌墙壁,前7米为明代砖券,后13米系1955年仿明代砖券重修。大门外北侧临街房山墙上嵌有清代洛阳知府张汉草书“诗圣故里”碑1通。故居路口有碑楼1座,内立清代碑刻,正面楷书“唐工部杜甫故里”,碑楼北侧嵌清代石刻1通,为“唐工部杜文贞公碑记”。
1962年成立杜甫故里纪念馆,郭沫若亲书“杜甫诞生窑”和“杜甫故里纪念馆”。为河南省重点广物保护单位。目前,杜甫故里维修工程已完成了展厅、北厢房主体、录泉井及井亭、百米围墙等工程,杜甫故里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游客。 位于巩义市城东10公里站街镇南窑湾村,背依笔架山,面临东泗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诞生地。杜甫曾祖杜依艺任巩县令时,举家由襄阳迁居巩县,杜甫即生于此,并在此度过少年时代。故里原有杜甫祠堂,始建年代未详,清雍正五年(1727)河南府尹张汉重修并立“位于巩义市城东10公里站街镇南窑湾村,背依笔架山,面临东泗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诞生地。杜甫曾祖杜依艺任巩县令时,举家由襄阳迁居巩县,杜甫即生于此,并在此度过少年时代。故里原有杜甫祠堂,始建年代未详,清雍正五年(1727)河南府尹张汉重修并立“诗圣故里碑”1方,清乾隆、同治及民国年间又多次立石。
杜甫故里坐东向西,现有宅院长20米,宽10米,小青瓦门楼,院内有东西向临街房3间,硬山式灰瓦顶,门上悬郭沫若书“杜甫故里纪念馆”匾。室内陈列杜甫诗集珍本及后人诗配画等。东侧有房2间,北侧有1窑洞,门额悬郭沫若书“杜甫诞生窑”匾额,洞口为砖砌墙壁。洞高3米,宽2米,深20米,前7米为明代砖券,后13米系1955年仿明代砖券重修。院内西墙上嵌清代碑1通,楷书“唐杜工部讳甫位”,1963年初迁此。门外墙上嵌清代张汉草书“诗圣故里”碑1通。故居大路口有碑楼1座,内立清代碑刻,正面楷书“唐工部杜甫故里”,碑楼北侧嵌清代石刻1方,为《唐工部杜文贞公碑记》。
1963年6月20日,由原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进行修葺1通,清乾隆、同治及民国年间又多次立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