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山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境内,山麓的草庵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山顶有古寨“灵水寨”的遗址。
华表山海拔259.5米,是晋江位列第四的高山,处在晋江中部罗山镇。华表山又称高州山,因山上双峰角立,“如华表然”,故名之。又因山顶建有古寨,俗称寨墙山,遗址迄今尚存。掩映于峰巅云树间的古寨墙,每引得瞻赏草庵古刹的游客仰望不已,生出许多遐思。据查,清道光《晋江县志》卷之十《关隘志》有:“灵水砦,在五都,周一百一十八丈八尺,门二。”华表山地属五都,附近灵水;据观测,古寨规制与“灵水寨”一一相符,可以认定华表山古寨即是县志记载的“灵水寨”。
古寨遗址寨门早已坍塌,两旁用乱石垒筑的寨墙多已倾圯。墙基宽度三米,残墙高度自一米许到三米不等,沿着山头,分东西两路向东北方向延伸,在东北方又结了一座寨门。山顶地形狭长,所以寨墙南北相距近一百八十米,东西相距仅五十米左右,恰似一颗橄榄形状。寨墙总长度三百六十米有余。
华表山上有紫竹寺,山麓有草庵,以庵中保存世界唯一最完整的摩尼教遗迹—摩尼光佛造像而著称。相传南宋绍兴年间摩尼教徒于此结草为庵,元代顺帝至元五年摩尼教信士舍雕摩尼光佛石像奉祀,今为世界现存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摩尼教为波斯古代宗教之一,公元3世纪由摩尼创立,吸收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佛教及诺斯替教部分思想而形成自己的教义,认为光明与黑暗是世界的本原,光明王国与黑暗王国对立斗争。善人死后可获幸福,而恶人须堕地狱。公元6—7世纪传入中国,9世纪初在洛阳、太原敕建摩尼寺,后在内地被严禁,但仍秘密流传,并曾被一些农民起义用作组织形式。草庵在宋代就有摩尼教活动,元时镌造佛像于崖壁并建寺等。
庵所处山峰,岩石嵌崎,星罗棋布,间生青松绿榕,自来有“万古梅峰”之称。沿草庵寺西南有旧时修造的石磴道逶迤曲折于丛林怪石之间,通向山顶,又有草绳粗细的一股山泉,名“玉泉”,顺着小径在草间石上流淌,时作淙淙声响。在草庵后面山岩上留有“云梯百级”、“万石梅峰”、“劝念”等4处石刻。以“万石梅峰”石刻为最,面积宽300厘米,高200厘米,“万石梅峰”4字行楷横排,字径60厘米,上下款分别刻于右、左上方,楷书竖排,字径12厘米。
华表山旅游资源及人文资源丰富,草庵寺是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光佛、摩尼教寺庙,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实物依据,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