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山旅游风景区位于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镇境内,距市区22.5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绝妙风景名胜区。海棠山摩崖造像以它独物的民间艺术风格石刻造像堪称中国一大奇观,现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
海棠山是东北三大名山之一医巫闾山后尾之主峰,海拔715.5米。海棠山旅游风景区规划面积为27平方公里,分为普安寺景区、卧佛岭景区、主峰景区、诗海松涛景区、碧水繁花景区等五大景区。人文景观以普安寺景区藏传佛教寺庙和摩崖造像为主,自然景观以卧佛岭景区、主峰景区、诗海松涛景区、碧水繁花景区为主。
海棠山旅游风景区的摩崖造像是藏传佛教黄教传入阜新后,以它300多年的历程,历经6代世活佛,谱写而成。据史料记载,1683年(即康熙22年)由西藏善同寺扎萨克(总管)喇嘛章嘉活佛(藏传佛教中位次于达赖,班禅的活佛)率门徒到此山雕刻造像。他们因石而异,在继承和发扬晚唐传统雕刻艺术基础上,又融合外来艺术的精华,采用阳刻浮雕,龛内浮雕和阴刻浮雕等各种造像手法,使花岗岩上的佛像犹如泥塑般的柔和、丰满,创造了具有东方独特魅力和民族风格的佛像造形艺术。
海棠山摩崖造像,种类繁多,从山间到山巅,在大 小不同的花岗岩石上,处处雕刻着千变万化的佛像,现保存完好的佛像260多尊,它们最高为5米,最小仅0.3米。有的10尊佛像为1组,最多的一组群像有26尊称为“集仙石”。摩崖造像的神态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面含微笑,慈眉善目;有的圆睁怒目,威风凛凛。有些佛像龛上下左右刻有蒙、满、藏、梵和汉文字,有的还涂有彩绘,虽经历300多年的时间,却色彩不退。
海棠山上的普安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历经六代五世活佛,是东方藏传佛教中心,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自建寺以后,累年雕凿摩崖造像,至今保存完好的石刻佛像267尊,大小不一,最大的高达5米,最小的为0.3米,多为明末清初所造,为中国藏传佛教东方中心的现存典范。
海棠山旅游风景区除摩崖造像外,自然景观以卧佛岭景区、主峰景区、诗海松涛景区、碧水繁花景区为主,公园内植物品种达4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86.6%。其山峰奇特、峻岭逶迤、沟壑幽深、怪石林立,数十棵400余年的古松紫柏生长在悬崖峭壁上,野生动物达40余种。
  |